Grace Health Centre Logo

Our

Opening Hours

Monday9:00 am - 8:00 pm
Tuesday9:00 am - 8:00 pm
Wednesday9:00 am - 8:00 pm
Thursday9:00 am - 8:00 pm
Friday9:00 am - 5:00 pm
SaturdayClick Here
SundayAfter Hours Care

Lunch hour from 1pm to 2pm

After hours care, please call: 416-299-1460

Title Image

親密關係

主頁  /  親密關係

由黎倩樺心理治療師審核並驗證 Registered Psychotherapist 1. 理解情緒 你是否覺得難以理解自己的情緒及其對你的影響?了解核心情緒可以幫助你提升情緒調節的能力。對核心情緒有更多的了解,能幫助你與摯愛的人進行更開放與誠實的溝通。本月,我們將聚焦在一個核心情緒 —— 憤怒。 2. 什麼是憤怒? 憤怒通常表現為惱怒、煩躁、敵意或敵對的情緒,這些情緒通常是針對你生活中的人或情境。不過,憤怒也可能源自於你內在的思考模式或記憶。憤怒的表現方式很多,包括: 臉部表情:皺眉、怒視 語氣變化:大聲說話、吼叫、咆哮 生理反應:冒汗、刺痛感或臉紅 攻擊行為:打人或摔東西 退縮行為:冷漠、不回應 從生理層面來看,憤怒會觸發“戰或逃”(fight or flight)反應,釋放壓力荷爾蒙,如皮質醇與腎上腺素。這種壓力反應會提升心跳速率、血壓、體溫與呼吸頻率,使我們做好面對或逃離當下情境的準備。這種反應能幫助我們在面對威脅時集中注意力與資源求生。然而,如果長期陷在“戰或逃”反應中,可能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,包括: 失眠 中風 心臟病發作 高血壓 頭痛 焦慮 3. 關於憤怒的挑戰與迷思 人們常誤以為憤怒只是負面情緒,但事實並非如此。憤怒也可以成為推動正面改變的力量。它能幫助你了解自己的價值觀與優先事項,並激勵你朝著目標前進。 憤怒可能是對不良情境的自然反應,提醒你眼前的事情正在違背你的價值與界線,促使你立刻採取行動。它不一定會導致肢體或語言上的攻擊。你可以將憤怒轉化為不傷害自己或他人的健康表達方式。另一個常見的迷思是:憤怒應該被壓抑;這在亞洲文化中尤為常見,為了維持自尊、力量與體面,常會選擇壓抑不滿。這可能導致憤怒向內轉化,引發像是憂鬱或焦慮等健康問題。相對地,學習憤怒管理技巧能幫助你以健康的方式減緩與處理憤怒。 4.認知與調節憤怒的小技巧 憤怒管理的關鍵在於你對憤怒的反應以及你所選擇的行動方式。以下是6個幫助你管理憤怒的策略: 技巧一:放鬆技巧 在緊張情境下使用呼吸練習或放鬆想像等放鬆技巧。試試像瑜伽那樣的伸展動作來放鬆肌肉、穩定情緒。 技巧二:改善溝通 我們在生氣時容易產生極端或具攻擊性的想法。試著將這些想法轉換為更理性與合邏輯的思維。辯證行為治療(DBT)創始人 Marsha Linehan 曾說過,當我們發展出「智慧心」並練習辯證性思維(結合對立概念),就能更好地調節情緒,特別是憤怒。 技巧三:改變環境 察是什麼情境會觸發你的憤怒,並盡可能改變。例如:你是否總在特定時段變得易怒?試著在那段時間安排 一段私人時間「Me-time」 來放鬆自己。 技巧四:認知重建 當事情不順時,不要只想「全毀了」,而是想:「這真的很令人沮喪,但這不是世界末日,因為我生活中還有其他運行良好的部分。生氣不會解決這個問題。」當我們能夠表達出情緒(例如:我感到挫折)以及情境中的正面觀點(例如:事情並沒有完全失控),這能幫助我們冷靜下來,並有更清晰的頭腦去應對當前情況,避免讓憤怒控制我們。點此訂閱我們的電子報,獲得下一期 DBT 課程開課資訊! 加入接收最新課程資料 情感取向治療(EFT)與加速體驗式動力心理治療(AEDP)等關係導向與情緒取向的治療模式,也能幫助你學會如何管理憤怒。 學習正念覺察情緒也許不容易,但它最終會為你的心理健康、人際關係、日常互動等帶來許多正面改變。 在惠恩健康中心,我們的醫師、註冊心理治療師與社工團隊提供個人、伴侶與家庭的臨床心理諮詢服務。歡迎預約免費15分鐘的諮詢,一起踏上你的療癒之路。 惠恩健康中心也提供不同的免費資源 —— 支援性心理治療團體,讓你在獲得支持的同時,學習實用技巧,建立連結、韌性與更佳的應對能力。目前正在進行中的三個團體包括:「心理健康支援團體」、「親職支援團體」與「神經多樣性支援團體」。歡迎造訪我們的網站以了解更多資訊。 你並不孤單,參與一個學習型團體的社群,可能會為你帶來深遠的改變。 點擊預約 *免責聲明:本文章中僅供教育和參考目的,不作為醫療建議。如果你遇到任何情緒或心理健康挑戰並希望尋求專業協助,請諮詢你的家庭醫生或註冊社工或註冊心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士。 /*! elementor - v3.23.0 - 05-08-2024 */ .elementor-widget-social-icons.elementor-grid-0 .elementor-widget-container,.elementor-widget-social-icons.elementor-grid-mobile-0 .elementor-widget-container,.elementor-widget-social-icons.elementor-grid-tablet-0 .elementor-widget-container{line-height:1;font-size:0}.elementor-widget-social-icons:not(.elementor-grid-0):not(.elementor-grid-tablet-0):not(.elementor-grid-mobile-0) .elementor-grid{display:inline-grid}.elementor-widget-social-icons .elementor-grid{grid-column-gap:var(--grid-column-gap,5px);grid-row-gap:var(--grid-row-gap,5px);grid-template-columns:var(--grid-template-columns);justify-content:var(--justify-content,center);justify-items:var(--justify-content,center)}.elementor-icon.elementor-social-icon{font-size:var(--icon-size,25px);line-height:var(--icon-size,25px);width:calc(var(--icon-size, 25px) + 2 * var(--icon-padding, .5em));height:calc(var(--icon-size, 25px) + 2 *

由黎倩樺心理治療師審核並驗證 Registered Psychotherapist 移民到一個新國家對於伴侶及家庭來說,可以是一個充滿壓力和挑戰的經歷。不論是政策上的不確定性、孩子在生活和學業上的適應、成年人面對工作的不穩定性帶來的挑戰和壓力,都令移民過程增加了各種壓力和擔憂。在這個轉變的階段,伴侶之間的相互支持以及在需要時尋求幫助是非常重要的。以下是幫助伴侶應對移民壓力的一些實用小建議。 認識移民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挑戰 財務壓力 在移民過程中,財務壓力可能來自簽證費用、搬遷費用、衣食住行的費用、以及建立新家的開支。 職業挑戰 職業挑戰則可能包括學歷認證、牌照轉換、適應新的就業市場或考慮職業轉換。 社交適應 社交適應方面可能帶來孤獨感、思鄉情緒,以及對於何時能找到可靠的朋友來支持自己生活的不確定性。 育兒方式 此外,隨著伴侶努力確保孩子在新的文化環境中健康成長,不同的育兒方式也可能變得更加明顯。 當這些壓力同時出現時,感到不知所措是很正常的。 應對移民壓力的小建議 1. 培養開放的溝通 在移民過程中保持誠實且開放的溝通。討論財務期望、職業目標、社交需求以及育兒方面的擔憂。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情感,有助於增強理解與支持。未必當刻就能找到解決方法,然而向彼此說出自己的想法,能夠令彼此知道和感受到-「我正與你同行」的力量。 2. 支持彼此的夢想 在這個轉變階段,鼓勵並支持伴侶的目標。討論如何一起克服職業挑戰並實現共同目標。提供理解、動力以及實際的幫助,能夠增強伴侶之間的連結。 3. 尋找社區與社交連結 參加社區活動,加入當地的俱樂部或組織,並參與符合你興趣的活動。這些機會可以幫助你認識新朋友,建立社交支持系統,並融入新的國家。 4. 優先考慮財務規劃 制定一份預算,列出收入、支出以及儲蓄目標。優先安排支出,並在必要時尋找可以削減開銷的地方。同時探索移民可獲得的財務資助或資源。 5. 擁抱當地文化 學習當地的傳統、習俗和禮儀,以減輕社交適應的壓力。參與文化活動,嘗試新的體驗,並與其他移民或當地社區建立聯繫。 6. 尋求專業幫助 考慮尋找個人、伴侶或家庭治療,作為應對移民挑戰的寶貴資源。專業心理治療師可以提供一個安全且支持的環境,幫助伴侶解決衝突、改善溝通,並制定策略以強化關係。 移民作為伴侶或家庭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過程,但透過相互理解、同理心和積極傾聽,可以減輕壓力並加深伴侶之間的連結。記住要優先保持開放的對話,支持彼此的目標,並在需要時尋求幫助。將這次移民旅程視為成長與適應的機會,你們將能夠共同克服移民帶來的挑戰,並在新國家建立穩固的基礎。 了解更多 黃達瑩醫生給移民夫婦和情侶的說話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S3JrT5kvPHM&t=1s&pp=ygUTZ3JhY2UgaGVhbHRoIGNlbnRyZQ%3D%3D 點擊預約 *免責聲明:本文章中僅供教育和參考目的,不作為醫療建議。如果你遇到任何情緒或心理健康挑戰並希望尋求專業協助,請諮詢你的家庭醫生或註冊社工或註冊心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士。